REAPER 中文分享
/
使用 REAPER 进行配音录制的几条效率小贴士

使用 REAPER 进行配音录制的几条效率小贴士

作者: @Ryu Tsunetaka

⚠️Todo:本文需要后续完善内容。


同为录音,配音的录制与歌曲里人声或乐器的录制稍微有些区别,下面是一些本人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
笔者在这里用的宿主是 REAPER,不过各位也可以灵活地用到自己的宿主里面。

一、录音的习惯

如果是歌曲录制,歌手在唱错某个小节之后,往往会提示录音师要求重录。有经验的录音师可能都不用歌手的提醒,马上停住,把锚点(走带的位置,下同)跳回该小节前。这样的操作对于歌曲录制确实很有用。

但配音录制不太相同,配音录制对时间点延误的容忍性要比歌曲录制大得多,配音员在念错台词之后可能会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有个小停顿,然后重新念这一句或是整句。如果录音师有着歌曲录制的习惯,突然停止录音可能会让配音员困惑,甚至多次这样的举动会导致配音员的愤怒。

所以,请务必调整工作流程。

二、快捷键的设置

你需要将常用功能对应的快捷键按照自己的惯用手进行合理分配,这样能为录制节省大量的时间。例如,笔者以 WASD 导航键作为左手“待机”位置,把录音键分配到 R 键,删除键为 X 键,极大地缩短了需要按下某个键而频繁移动双手的步骤,甚至根本不用移动手掌。具体的,这片区域的快捷键分配如下:

最后那条 Shift + D 是传统录音方式用到的,有些人可能习惯叠录,各有优劣。

三、做好标记

像笔者使用的 REAPER,支持“在当前的锚点插入新的标签”功能,即使是实时走带状态也不例外。这样,当配音员念错一些台词但是马上就重念的时候,你就可以在念错的那个波形位置处添加一个标签。虽然不起眼,但念错的内容多了起来之后,因为波形不像视频关键帧那样有很高的可读性,我们先前打的标签就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。于是我们可以逐个排查,将有问题的片段移除。

四、“出牌模式”

还记得 🚉Pro Tools 左上侧有几个模式选择吗,笔者指的是 Shuffle Mode,直译过来是洗牌模式,但也可以理解成出牌模式(可以想象一下,手里拿着一堆牌,当我们抽出其中一张,相邻的会自动靠拢)。REAPER 里面也有类似的功能,就是 Ripple Editing 功能(这个词在视频编辑术语中也被称作“波纹编辑”)。

激活它之后,当我们在片段中选出一部分进行删除,后面的片段会自动移到删除点,这样就不会出现间隙了。这个功能对于配音的修剪很有用,强烈建议启用。

五、跟监制确认后再提交

有时候我们录音师可能会在录制的间隙下意识地锁定片段,或是 Glue 一小段先前录完的内容,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向监制确认,以免这些操作执行之后需要撤销。

或者,像是根据视频内容念台词的情形,配音员念出的台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延迟,我们为了提高工效,一部分手速快的录音师可能会见缝插针地微移时间点。但这些操作也得先做个确认,即当前的录音片段是否为最终保留的,如果不是,意味着这些微移的操作是纯粹浪费精力。

六、使用 Region Render Matrix 导出录音内容

RRM 是吸引我使用 REAPER 的一项重大功能。假设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录音内容:

一共有五集的短视频,每集都有不同的角色有台词内容,需要按集数作为文件夹,按角色为单个文件导出齐头的配音内容。

这时我们若是用 RRM 进行管理,会非常方便:

将轨道作为角色容器,Region(区域)作为集数划分,这时我们在导出的选项中做一下配置,先使用 $region\$track 这样的通配符命名文件,则会导出类似“第一集\角色A.wav”带文件夹的音频内容。

在矩阵中可见,行代表轨道,列代表集数。若是某个角色在某一集中有配音内容,我们就点亮那个位置。

一番操作之后,我们便可方便地导出按集数作为文件夹,一个角色对应一个音频文件的素材。

七、使用字幕文件转换为色彩片段,方便剧集配音找时间点

对于译制片等视频配音来说,“找点”(找角色在某个时间点的台词)可能是个很麻烦的事情。有些宿主的快进功能可能不太好用;有些录音师则习惯用鼠标跳锚点,则会遗漏某些位置。而对于 REAPER 来说,如果片方在素材整理阶段制作好了 SRT 格式的字幕文件,那么通过一些操作,我们可以将字幕文件转化为注释片段,它们同样被放在轨道上,且受到轨道颜色的影响自动上色。

于是我们可以让注释片段变成不同角色的台词,并且以不同的颜色,不同的轨道区分开来。这样一来,我们在找点的时候就会非常方便。

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3873号

粤ICP备2023008037号-1